•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集体备课大赛

张春元
嘉禾县第一中学
高中
思想政治
必修4
人教部编版
  • 162
  • 4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以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为核心内容,探索时代精神的精华,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规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明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如何看待世界?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学生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精神。

    本课内容是必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阐明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教学工具

      本课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的内容。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对辩证唯物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高一的学生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理性认识有待提高,而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培养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清基本概念,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阅读素材,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要学的知识,强化理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探究材料的分析能力,对教材的总结概括能力,强化所学知识,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中学哲学常识教学更多地涉足抽象思维这一方天地,而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纯粹抽象思维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往往显得晦涩而枯燥,进而影响他们学习哲学的热情与兴趣的激发.为克服上述教学中的障碍, 在讲解"质变与量变"这一课题时,我力争在教学手段上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 把课程资源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整合,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景和实验情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材料分析的过程中,锻炼提炼、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增强科学思维。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鉴定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正确认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能够正确区分量变和质变,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公共参与: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量变和质变(形式或状态)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2.难点:怎样区分量变、质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哪一所呢?

    生: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要想考上我们心目中的大学,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生:1、努力学习 天天向上 2、每天进步一点点、3、严于律己,严格按照学习计划等等。

    总结:听完同学们对实现大学梦的阐述,我们知道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所有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人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你就会离成功近一点点。犹如水滴石穿,无数个进步“一点点”累积起来,迎来的将是明天辉煌的胜利。所以需要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量的积累,促进质的飞跃。


     任务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境问题】 

    游戏规则:

    人数:4名同学

    比赛场所:讲台上

    时间:30秒

    判断标准:在规定时间内所吹的气球越大谁就获胜思考:

    思考:吹气球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知识呈现】 

    一、量变和质变内涵


        项目
        内涵
        特点
         状态
        结果


        量变

    事物数量增

    减、场所变更

    渐进的、

    不显著

    的变化 

    统一、相持、

    平衡、静止

    性质没有变,

    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事物根本性

    质的变化

    根本的、

    显著的

    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

    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性质改变,

    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三、量变和质变的方法论



    世界观(辩证关系)

                               决定

    方法论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决定

    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决定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质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决定

    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必需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不能随意促成事物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简而言之,即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演练获得 

    1.下列现象那个是量变、那个是质变?

    ①在10-30度之间水的变化(量变)

    ②人的年龄的增长(量变

    ③头发一根根脱落变秃头(量变

    ④水温升至100℃,出现沸腾和汽化(量变
    ⑤河堤崩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质变

    ⑥一口两口三四口,五杯六杯七八杯…醉了(质变

    ⑦DOG变GOD质变

    ⑧骨灰变钻戒(质变

    ⑨二十岁,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质变

    ⑩二十岁,麻子无,头发黑,脸大,脚不大,好看。(质变


    [学科融合}

    大声朗诵《劝学》片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思考:上述材料蕴含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六、课堂小结



    牛刀小试]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代名言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B.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C.任何量变必然引起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的是(  A )

    1.水滴石穿  

    2.牵牛要牵牛鼻子  

    3.防微杜渐 

    4.一趾之疾,丧及七尺之躯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  2、5、6

    B.  1、3、5

    C.  1、2、3

    D.  4、5、6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资料的相关练习


    2.写一篇关于量变和质变的小论文,题目自拟,字数要求200字左右。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