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负数——整理与复习》 集体备课大赛

张书湘
株洲市芦淞区栗树山小学
小学
数学
六年级
下学期
人教版
  • 233
  • 3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负数》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内容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完成对自然数的基本认识,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实际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只是没有提出”负数“这个概念。通过引入负数,初步学会用整数和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负数。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初步形成对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知道整数不仅包括自然数,还有负整数,小数包括负小数,分数也包括负分数。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丰富用数学刻画客观世界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并为将来从整体上把我有理数的意义打下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负数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提高灵活运用本单元知识的能力。

    教学工具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而负数相对来说,理解起来较为抽象,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负数的基本认识和书写,学生整体掌握情况较好。但大部分学生仅仅局限于对相对的量的认识和描述,无法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对于“海平面是指什么?“”海拔高度又是指什么?”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无法很尽快地联系到负数的相关知识。

            以下是利用微信“问卷星”小程序调查所执教班级全体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的部分统计图表

                                      

             图一是调查学生对“海平面”的认识情况,由统计图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对这方面的课外知识是模糊的,那么对负数在这方面的运用能力也会偏大弱。图二是截取了部分学生对“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负数?”的回答,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书中所提到的用正、负数表示“温度”、“收入和支出”这两种运用,并不了解生活中的其他“负数”。图三是学生们自己对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评估,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情况比较了解,学生整体对本单元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们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难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强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负数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提升学生对负数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熟悉生活中的使用负数的情境,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游戏等,提高学生自主解题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增添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好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负数的相关知识,提升其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点:对负数知识的灵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负数——整理与复习

         

                                 意义

                             读写方法

                                 数轴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生:负数。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玩一次丛林穿越,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课件出示游戏界面)

                                                                 

    【设计意图:利用“丛林探险”游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很快地调动课堂氛围。】

          师:但是同学们得先回顾所学的知识,获得闯关资格哦!

       师:关于负数,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课前让学生先自己用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出来,上课时可点学生对照自己的思维导图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复习整理。)

    【学情预设:这里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内容,学生讲完后,教师应进行及时补充和总结。】

         生:为了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

       生:一种是如3,500,4.7,3/8,这些数是正数;另一种是在这些数的前面添上负号“-”的数,如-3,-500,-4.7,-3/8 等,这些数是负数。

       生:我们还学习了用正、负数表示温度。

       生:还有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生:学习了什么是数轴。

       生:我们学习了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课前利用思维导图先自己整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地能力,清晰知识框架和脉络。让学生自己在班上汇报所整理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

       师:刚刚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师: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请问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师:那什么是数轴呢?

       生: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是数轴。

    【课件出示数轴的三要素】

                                                              

         师:通过数轴,你知道正数、0、负数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吗?

       生:负数<0<正数。

       师:同学们真厉害!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答总结,巩固所学有关负数的知识,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并课件中,用思维导图显示出来,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加深其印象。整理复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行闯关喽!

    (在课件上点击第一关)

       师:这一关老师来随机点两位同学来回答。

    (课件出现点名页面,随机选择学生学号)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习题较为简单,在这里设置一个抽学号环节,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将抽取的学号进行调整,让抽签结果尽量是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号,这样既可以给这类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参与感,又能了解其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其巩固基础。】

       师:这位同学真棒!

    课件出示游戏界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

    游戏题目为判断题:

    1、比4小的数只有0,1,2,3。(     )

    2、气球上升3米,又上升-3米,一共上升6米。(    )

    3、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原点2个单位长度,这个数就是+2。(    )

    4、正数一定比负数大。(    )

       师:同学们比赛结束了,我想请同学将这些题目中的错误说法改正过来。

       生:第1题中,比4小的数除了0、1、2、3,还有负数。

       生:第2题,气球应该上升了0米,也就是没又上升,也没有下降。

       生:第3题,除了+2,还有-2。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设计意图:其一,本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均为基础知识,主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让学生对“负数”的抽象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更加到位。其二,通过情境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学习的竞争意识,激发好学热情,让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其三,本环节照顾到班上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通过练习,让其对“负数”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师:同学们还想继续闯关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第关吧。

        师:这一关由你们来选题。

    (课件出示纸牌选题界面,将题目分为三组,由学生随机选择。

    题组1: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       )℃,    夜间的平均气温为-150℃,表示             )。

                2、观察数轴,A表示(   ),B表示(   ),C表示(   ), D表示(   ),E表示(   )。 

                                                           

     题组2:1、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20±5g),表示这种饼干的标   准质量是120g,实际每袋最多不多于(    ),最少少于(     )。

                 2、在数轴上某个点从-2向右移动3个单位,到达(    ),再向左移动1个单位,到达(     )。

                                                                  

    (该部分用希沃中的蒙层效果将答案遮住,每一题都指名一位同学来回答,并说出理由,然后再显示答案。)

    (在讲述题组2的第二题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上进行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点的移动过程,可帮助学生生动地理解题意,并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题组3:电视机里的秘密

           (课件出示电视机)

            师:我们来看看电视机里藏着什么秘密吧。

    出示题目:前几天,有6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老师将80分作为标准将他们的成绩简记为+3,+10,0,+7,-4,-5这6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平均成绩是多少?

          生:他们的成绩分别为:

                 80+3=83(分)   80+1=81(分)   80+0=80(分)

                 80+8=88(分)   80-4=76(分)   80-2=78(分)

        生:平均分为(83+81+80+88+76+78)÷6=81(分)。

        生:平均分还可以这样算:(3+1+0+8)-(4+2)=6(分),6÷6=1(分), 80+1=81(分)。

    (学生分享方法,并上台板演。

    【设计意图:本环节习题较之前的习题稍有难度,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变式,题型灵活了一些,主要为了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且逐渐提高学生对“负数”知识在实际题目中的灵活运用,突出重点。充分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师:我们终于来到了第关啦。

    这部分仍然是学生抽题的方式,随机出现习题页面。)

    此环节有以下习题:

    1、月月乘坐电梯:月月从家里准备和同学小华一起到书店,走进电梯后由于按错了电钮,电梯向上运行了3层,此时有人进来需到楼上,电梯又向上运行了2层。这时又有几人进来乘坐电梯,于是电梯又向上运行了1层,这些才出电梯。电梯内只剩下月月,于是他按下电钮,电梯又向上运行了-8层才到小华家,小华家在月月家楼上还是楼下?如果月月家住在9楼,小华家住在几楼?

    本题并未呈现题目,而是利用视频的形式将题目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录好所听到的重要信息和问题,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解答。)

                                                                   

           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并将你所听到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哦。

    【设计意图:其一,将题目内容通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题目生动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其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其三,增强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便于学生融入课堂,激发思维的开拓。】

           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师: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这道题的关键是在于对“电梯又向上运行了-8层”的理解。由于向上运行为正,那么向下运行就是负数,向上和向下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电梯又向下运行了8层”。

        生:8-(3+2+1)=2(层),9-2=7(层),小华家在月月家楼下。如果月月家在9楼,则小华家在7楼。

    (学生边讲解思考方法,课件边进行动态演示。)


    1、你知道海平面是什么吗: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高于海平面3193米。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想一想青海湖与死海的海拔相差多少米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播放“介绍海平面、海拔高度的视频”】

        生:3193+400=3593(米),青海湖与死海的海拔相差3593米。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吗?

    【引导学生用数轴解决】

         

                                                    

    【设计意图:本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知识广度,提高学生兴趣。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记下死板的书面知识,而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对的量的意义,并学会用数轴解决正、负数的相关问题。】


    4、小蜗牛的故事:

    蜗牛爬一根长10米的竹竿,每天白天向上爬4米,晚上休息又滑下2米。

     (1)蜗牛第几天能爬到竹竿的顶端?

     (2)请将这个过程用正负数记录在下表中。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每天爬的高度(米)           白天         晚上           白天           晚上           白天           晚上         白天           晚上
    白天
    晚上
           +4        -2








    实际爬到的高度(米)                    +2





        生:

                           

        生:蜗牛在第4天就能爬到顶端。

    (在讲解此题时,可以利用将所录制的微课给孩子们进行演示讲解。)

    【设计意图:本环节选择抽题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环节所设置的题目均和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了解到“负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给孩子们科普了一些常识,比如“海平面”等,提高学生的知识广度。这类题较前面的题来说,相对复杂,但却比前面的具体、形象、生动得多,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教师在这里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师:同学们,恭喜你们闯关成功!生活中有很多关于负数的知识哦,期待大家有更多的发现。下课!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留意“负数”的相关知识,让其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