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 集体备课大赛

曾建红
南县第一中学
高中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湘教版(新)
  • 713
  • 2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但在近代史上,由于列强的入侵及封建王朝的固步自封,中国的海洋事业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开始稳步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更是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将中国建设成“海洋强国”。未来必将是“海洋的时代”,了解海洋、发展海洋也定当是我们这一代学生的重要任务。

        海洋中有许多自然现象与海水的理化性质相关,因此研究海洋水体的性质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在海洋环境对人类发展日益重要的“海洋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海水的性质教材中主要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三方面来进行讲解,本课时我们重点了解海水的温度及影响。

        关于海水的温度,教材从全球海洋的温度分布,分析了海洋的温度特点;并通过对全球海洋表层温度的分析与海洋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数据,总结出海水的温度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可拓展补充海水温度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工具

       本次录课选取的班级是高二年级17班,该班的选科组合为“物化地”,地理是作为高考科目成为学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学习的选拔性科目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好在大部分学生是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强。但通过一年的接触,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基础薄弱、地理学习方法不当、读图、析图及解题能力欠缺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根据学生学情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到针对性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他们爱上地理、学好地理。

       本次录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中的部分内容,即“海水的温度”。本课时教学设计的最大特色是引导学生围绕各种形式的地图展开分析,并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以此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课时的重难点是“海水温度变化引起的厄尔尼诺效应”,对于该知识点,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采用了播放科教小视频的方法,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果,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做好“因材施教”,也才能真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补充学生湖湘名校高二联考成绩分析:



       高二物理系共8个班级,此次湖湘名校联考中,物理系班级校级平均分为72.49,17班平均分为70.93,未达到平均分数;

    良好率达到29.27,排名第三,但及格率和低分率排名落后,说明班级学生学习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教学中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提高优秀率,补潜学困生应是后段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工作,应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图表资料,综合分析海水的温度的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图文资料,掌握区域内海水温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认知);

    3、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

    【重点分析】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海水温度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难点分析】:海水温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

    教学方法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温度

    一、海水表层水温的特点

    1、时间变化:同一海区水温,夏季高、冬季低;

    2、空间变化: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

                 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二、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

        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均匀分布;

        温跃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深水区,水温受外界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三、海水温度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P92课堂探究:2016年,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进行了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科学考察船航行至北极附近,考察队员们投放温盐仪,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

     提问:你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吗?“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为什么要观测海水的温度、盐度?

    (承转):了解海水的性质,对我们认识海洋、利用海洋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为我们海上航行提供更安全的保障。那海水性质有什么规律呢?本节内容将分别向我们讲述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基本特点及影响,本课时我们先来了解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海水温度的概念及海水热量的来源)

    一、海水温度

    (师):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损失是海水的蒸发。那海水的温度呈现出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其影响因素又是什么?

    (学生活动):看图分析,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规律

    (问题探究一):读图分析,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1、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因素)

                     2、中低纬度地区,大洋西岸水温高于大洋东岸;中高纬度地区,大洋西岸水温低于大洋东岸。(洋流因素)

    (问题探究二):读图分析,世界海洋表层1月份与8月份水温图,分析其特点及原因。

    (学生分析回答):同一海区,夏季高于冬季。

    (归纳小结):海水表层水温的变化特点

      时间变化:同一海区水温,夏季高冬季低;

      空间变化: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暖流流经地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问题探究三):读图“太平洋1700W附近三个观测站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回答问题

    1、按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甲、乙、丙三个观测站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2、据图描述海水温度的垂向变化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规律):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

                 1、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均匀分布;

                 2、温跃区: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

                 3、深水区:水温受外界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承转):海水温度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海水温度变化对人类生活及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播放视频一):海水温度变化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播放视频二):海水温度变化对海洋运输的影响;

    (播放视频三):“厄尔尼诺”——海水温度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归纳小结) 海水温度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生长及分布;

    (二)海水温度变化影响海洋运输

    (三)海水温度变化影响全球气候

    (知识拓展):海水温度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

    课后思考):读图分析,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会导致海域上空大气环流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点拨,并展示要点):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