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较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比多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关系符号的实际意义是学习的重难点。
在学生的生活中对事物的多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虽然相通,但是数学符号的学习和表达清楚比较的方法,对于一年级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1、使学生认识符号“>”、“<”并了解其含义,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用具体事物比较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的过程中,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发展初步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培养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难点:能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
一、情境导入
师:小猴到野外聚餐,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分水果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设疑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
师:咋们先来看看小猴喜欢吃的香蕉,谁来说说香蕉够不够小猴吃呢?
[学情预设]预设1:不够,因为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或者说2根香蕉比3只猴子少。
预设2:因为猴子比香蕉多,所以不够分,3比2大,可以用3>2来表示。
预设3:因为香蕉比猴子少,所以不够分,2比3小,可以用2<3来表示。
师:请你来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猴子的数量比香蕉多?
学生操作,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摆猴子与香蕉的图片。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对了,咋们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就能看出,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还剩下一只猴子没有香蕉吃。猴子比香蕉 多。
3比2大,在数学里可以用一个简洁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谁知道?
师:“>”是大于号,它读作“大于”,跟着我读 一读:3大于2。(板书:大于号 3大于2)
师:请你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大于号的左边是较大的数,右边是较小的数;大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大于号,开口向左,表示左边的数大。
3、学习“<”
师:香蕉不够分,那梨够分吗?(够)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知道的?
先让学生摆一摆,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再引导学生学习3<4。
[学情预设]预设1: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比梨少,所以梨够分,梨多出来了1个;
师:猴子有3只,梨有4个,猴子和梨一一对应,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呢?
师:“<”是小于号,读作“小于”,谁来读一读?跟他读。(生读:3 小于4)。(板书:3 小于4)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小于号的左边是较小的数,右边是较大的数;小于号的开口对着较大的数,尖角对着较小的数。
4、区分“>”“<”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 <,他们很相似,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相同点是“>”“<”的开口都是朝着较大的数。不同点是大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
(2)小棒摆出“>”“<”
师:你能用桌上的铅笔摆出“>”“<”吗?
(3)利用手势操记忆符号
[视频播放手势操]
师:让我们放松一下,舞动起来,学一个手势操来区分“>”“<”。
大于号 小于号 两个兄弟一起到
尖尖在前是小于 开口在前是大于
两个数字中间站 谁大冲谁开口笑
三、巩固应用
1、 教科第P17页“做一做”第1题。
2、 游戏比大小。
师:游戏规则:摘下正确式子的南瓜。
四、课堂小结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认识了哪两个些新的符号?
2、回家拿小棒摆出或者用橡皮泥捏出“>”“<”,跟爸妈介绍一下这两个符号。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