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为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写出了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着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加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学生经过五年多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古诗,很多学生能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是本诗的学习,因为学生大部分没有见过黄河,对黄河却缺少感性的认识,更不用说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在本片段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感官上认识黄河,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懂古诗,读出黄河绵长曲折的姿态和奔腾汹涌的气势,感悟诗人的写作风格。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一、二句。
2.能借助注释、结合画面理解古诗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黄河绵长曲折的姿态和雄伟磅礴的气势。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一二句。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歌意境,感受黄河绵长曲折的姿态和磅礴的气势。
教学过程:
一、入诗境,激诗情。
1.师简介黄河。(课件播放黄河的视频)
2 .请用一个词概括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读诗文、正诗音。
1.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课件出示诗歌课件)
2.抽学生朗读,生评价。
3. 师引导学生根据字义定音:“曲”和“簸”。
4. 师范读
5. 男、女生赛读。
四、释诗句,明诗意。
1.古诗的哪两句描写了黄河的景象?(一、二句)
2.师引导学生回顾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
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4.小组汇报,师相机点评。
五、想诗画,诵诗情。
(一) 研读第一句:
1.这句诗写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九曲: 弯多 万里: 河长
2.(课件出示黄河图片)
你会用什么词来描绘黄河的姿态,师小结并板书:“九曲”和“万里”凸显了黄河蜿蜒绵长的姿态。
3.(课件出示黄河流经区域图)学生直观感受“九曲”和“万里”,师带领学生了解黄河的相关知识。
4.抽生朗读,抽生评价。
师在生生评价时引导学生朗读时语调低沉、语速缓慢,再辅以手势读出黄河的绵长曲折的姿态。
5.(课件出示图片)师指导想象画面:想象一下,你站在黄河边,看到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自西向东、奔腾而来!
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齐读)
6.练习巩固。
7.师小结学法:抓住关键字,想象画面。要把对诗歌的理解读进诗中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二)研读第二句。(课件出示诗句)
1.生依据学法自主读第二句。
2.师指导朗读:
(1) 你在读这句诗时,脑海里看到了什么画面?(课件出示图片)
(2)你从诵读中感受到黄河怎样的气势?
(3) 播放黄河水奔腾的视频,音频。
(4)朗读齐展示、师生共评价。
师:现在请你想象:自己站在黄河边,看大风掀起万丈巨浪,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向天边奔腾而去。你能把这种黄河这种磅礴的气势读出来吗?(出示黄河奔腾的视频)
(抽生读——分组赛读——齐读)
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加快语速、提高语调,铿锵有力地读出“浪淘风簸”,然后放慢语速读出“自天涯”的延绵不绝。
(三)配乐吟诵、背诵。
(出示配乐朗诵视频)师:同学们,黄河曲折悠长,它挟沙带浪,奔腾不休!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磅礴的气势,雄伟壮丽的景象吧!
1.全班齐诵
2.抽生进行创意背诵
3.全班表演背诵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