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登录
  • 免费注册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

山居秋暝 集体备课大赛

万年星
育才第二小学
小学
语文
五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237
  • 2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 问题锚点
    • 跳转锚点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或写山间傍晚的景色,或写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或写长途羁旅风光;《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夏秋冬某-特定时间的景致:《鸟的天堂》描写了大榕树在早晨和傍晚时的不同情景;《月迹》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如,《山居秋暝》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衬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诗的大意是: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调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首联上句中的“新”字,既点出了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下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下句的“晚来秋”,呼应了诗题,表现出山居秋暝独有的特色。颔联写 景,描绘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图画,两句一静-动, 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颈联描写人的活动,由“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可见渔舟顺流而下,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尾联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由于山间景物如此清新美好,令人流连忘返,所以诗人流露出长久 隐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 也不会为之改变。本课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教学工具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为是“初步体会”,教学时不宜提太高要求,学生能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根据描写想象出具体、丰富的画面即可,不要对景物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进行过细的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诗歌大意。

    2、想象画面,体会诗歌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

                        动静结合     人景交融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教学过程

    21.《山居秋暝》片段教学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二小 万年星

    【教学过程】

    一、立足文体,了解律诗特点,读出停连韵律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古诗。齐读课题。

    2.这首诗有八句,每句5个字,我们称为——五言律诗。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请四位同学来读读,每人读一联,注意借助停顿线,读出节奏。

    3.其他同学也能读好吗?一起来读。山居秋暝

     

    二、希沃圈画动画助力,想画面动静

    (一)合作学习,想象诗歌画面

    1.师:我们再来读读诗的尾联。(贴板贴)春天的花草到了秋天就凋谢了,枯萎了,但是王维却定留在这终南山中,王孙指的就是王维自己。那万老师不禁想问,王维为什么想要留在这终南山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学习提示。

    合作学习

      整首诗中,你觉得哪一联诗所描绘的景色或画面值得王维留在山中?(1)画出句子,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把理由说具体。(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见解。

       同学们合作学习很认真,哪一组想来分享分享?

       预设生1:我觉得颔联中的景色值得王维留下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幅画面,他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静静地照耀着松树林间,他听到了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欢快的流淌着。这种如诗如画的景象,让王维流连忘返。(希沃课件圈记:明月 清泉)

    评价:不错,你读懂了诗的字面上所描述的画面。

      追问:其实啊,想象画面不仅可以从字面上,还可以借助关键字眼想开去。比如月光照射下来,是怎样的画面呢?泉水流淌,又是什么感觉呢?谁来说说?(希沃课件圈记:照、流,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

     

      预设生2:他仿佛看到了皎洁的明月静静地照耀着松树林间,他仿佛听到了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欢快的流淌着,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月色交响曲。

      评价:你说得太棒了!这一联所描绘的画面中,不仅有静静的明月、清泉,更将它们照射与流动的动感写了出来。这种一动一静的感觉(板贴:动静结合),你能读出来吗?

      朗读: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出月色静美,读出泉水流动的感觉。

      师:是啊,如此清幽的环境,怪不得王维不肯离去。

     

    2、师:还有哪个小组来说一说,哪一联所描绘的画面值得王维留下来呢?

      预设生1:我觉得颈联“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描绘的画面值得王维留下来。王维看到了竹林间有一群洗衣服的姑娘回家了,还看到了一艘渔船从荷叶间顺流而下。(希沃课件圈记:竹林 莲叶 浣女 渔舟)

      追问:透过“暄”字(圈“暄”)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声音?(生:我仿佛听到了洗衣姑娘们笑闹声)

      师:同学们,想画面不光可以借助关键字眼,还可以把自己当成主人公,想象一下,打鱼归来,洗衣归来的他们,表情、心情会如何?谁能想象更多的画面?

      预设生2:王维仿佛看到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洗衣服归来的姑娘们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互相拉着家常,说着小姑娘心事,不亦乐乎。

      预设生3:我觉得王维仿佛还看到了远处莲叶摇动,原来是渔夫带着满船的货物归来了。他们一个个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开心地讨论着这些货物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也能让家人们饱餐一顿了。

      指导朗读:是啊,这幅画面中有淳朴的人,美好的景,人在景中,人景交融,(板贴:人景交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起。                                       

     

    (二)动画音乐,感悟诗歌意境

    1、师:(图片滚动播放,配乐)同学们,你瞧,傍晚时分,骤雨初歇,王维只身一人漫步于林间小道。只见皎皎明月透过松林洒落山间,照出了斑驳的光影。的泉水在山石上欢快的流淌着,仿佛演奏了一曲月色交响曲。走着走着,只听见近处竹林里喧声阵阵,原来洗衣服的姑娘归来了,她们拉着家常,不亦乐乎。远处莲叶摇动,原来是渔夫们载着一船的快乐与丰收归来了。这么美的景色,这么淳朴的生活,让王维深深陶醉。所以他不禁写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正是运用动静结合,人景相融的写法,将所描绘的景色构成了一幅美好而又诗意的画面,如果要给这幅画取个名字,那一定是——山居秋暝图(绘制画框)

     

    2、动静拓展延伸

    同学们,不仅仅是这首诗,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在王维的其他山水诗中也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学过的《鹿柴》中,他就这样写道:——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在《鸟鸣涧》中,他这样描绘景物:——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是啊,寂静的空山下只听见——生:人语响(圈记:人语响);空空的春山中,万籁俱寂,月亮突然升起,惊醒了栖息的——生:鸟儿(圈记:。这动静结合,人景交融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贯风格。这首《山居秋暝》更是经典的代表,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

     

    三、链接微课,解读王维为官生平,促诗情理解

    1、同学们王维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当时是有官职的,在朝为官拥有锦衣玉食不好吗?他为什么要留在山中呢?仅仅只是因为这里的景色美生活美吗?

    昨天你们收集了王维的生平资料,老师也有一个微课视频,请大家看看。

    2、通过这一微课的解读,我想你们对王维为什么选择留在终南山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课后请你们继续思考这一问题,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

               动静结合     人景交融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