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制取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并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变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由于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易被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那么怎样才能制取氢氧化亚铁呢?教材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讨论制取氢氧化亚铁的方法。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原本是教师演示实验,对于这些教材中已经出现的并且有明显探究倾向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实验条件对化学实验的影响以及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教学流程:
实验引入,发现问题 | → | 通过教材P63页实验:3-1引入,通过常规类似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法并不能制得氢氧化亚铁。 |
↓ | ||
分析原因,解决疑问 | → | 从Fe(OH)2本身的性质和其它外界因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理论分析有哪些解决方法 |
↓ | ||
改进装置,展示成果 | → | ①展示较好的学生设计图并指出亮点所在 ②同步进行实验验证并分析结果 |
↓ | ||
反思小结,升华知识 | → | 归纳内容,找出核心问题,分析较复杂的设计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1.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铁单质的一些性质,如物理性质,与氧气、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反应;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根据物质类别、元素价态角度,依据“可溶性盐+碱=新盐+新碱”原理,结合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可以设计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实验原理,并进行初步验证、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2.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根据铁的氢氧化物中铁的不同价态,在老师的引导与学生间的讨论中,是可以得出常规操作为什么不能得到氢氧化亚铁的原因,进而分析出改进措施。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只要对整个探究过程实行必要的调控,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完全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的,并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设计能力。
1、知道Fe(OH)2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成Fe(OH)3
2、理解制备Fe(OH)2的原理及关键因素。
重点:1、掌握氢氧化亚铁的还原性。
2、改进制备氢氧化亚铁方案的要点及具体措施。
难点:改进制备氢氧化亚铁方案的要点及具体措施,设计创新实验装置
探究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一、Fe(OH)3 、Fe(OH)2的制备
二、原因:内因: Fe(OH)2 具有强还原性
外因:①溶液中有溶有氧气
②有O2进入溶液。
措施:无O2环境
三、改进装置
油封;气体(H2、 CO2)保护;密闭装置。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导入 | 展示两种氢氧化物实物图片 【思考】实验室如何制备铁的氢氧化物的? 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及性质角度推测Fe(OH)3的制备原理: 可溶性盐+碱=新盐+新碱。 | 观察颜色、状态。 从物质的类别与性质角度作出正确判断,发展学生的模型认知。 |
活动一: Fe(OH)3制备 及Fe(OH)2制备 | 1.【学生分组实验1】Fe(OH)3制备(教材实验3-1) 制备原理: FeCl3+3NaOH=Fe(OH)3↓+3NaCl Fe3+ + 3OH- = Fe(OH)3↓ 操作: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Cl3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过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Fe(OH)2制备原理 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2.【学生分组实验2】Fe(OH)2制备 操作:在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拍照投影:展示学生实验成果! 归纳现象:
结论:没能制得预期物质:Fe(OH)2
|
学生分组实验:描述现象。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知识的迁移:参照Fe(OH)3的制备原理得出Fe(OH)2制备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描述现象。
形成预期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活动二: 分组讨论, 探究原因 | 思考1:是哪些因素导致最终生成Fe(OH)3? 引导学生探究原因: a. 对比宏观实验现象的氢氧化铁、Fe(OH)2颜色。 b. 运用元素价态、氧化还原知识进行表征分析,得出:Fe(OH)2被氧气氧化了。 老师点评归纳:透过现象看本质(投影)
思考2:如何制取纯净的Fe(OH)2? 内因很难改变,外因可以控制!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投影 关键:无O2的环境 措施: | 学生分组讨论: 从元素价态角度,结合氧化还原知识分析,得出Fe(OH)2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其被氧气氧化。 发展学生用化合价和化学方程式进行准确表征的能力 。
学生分组讨论 a.氢氧化钠溶液煮沸 b.氯化亚铁现配现用,为防止其氧化加入铁粉 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
活动三: 改进装置, 探究效果 | 1.引导学生围绕“防止氧气的干扰”进行讨论、改进装置。 先“内除”:加热除NaOH溶液中O2; 后“外防”:油封 2.学生分组探究:验证改进后装置的效果。 投影展示学生实验结果
3.老师点评、总结 a.油封 b.气体(H2、CO2)保护保护法 c. 其它密闭装置 | 学生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改进装置。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学生分组实验:描述现象。 展示学生其它设计装置图
|
归纳小结, 升华能力 | 归纳内容,找出核心问题 | 强化知识,发展能力 |
课后练习: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 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实验开始时先将止水夹E______(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