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中国的气候》这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三部分:气候的主要特征、多特殊的天气和多气象灾害。
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本节课教授的《中国的气温》包含的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冬季中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是难点。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影响气候因素的知识,结合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这节课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变化曲线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气候图表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气候的知识,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影响因素。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系统的知识储备,掌握了较完备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国气候的气温这一部分内容时,理解难度将会大大下降。
不过,对于中国气温分布特征的学习,将会加大分析难度。通过判读1月和7月的气温分布图,归纳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成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需要学生结合已学知识从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进行全面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推导。由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逻辑不够严谨,不能进行知识之间的灵活变通与联系,导致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中,难以有较完美的表现,需要教师恰当巧妙的引导与提示。
气温的变化和差异如何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密切联系,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大范围、高密度的知识拓展,可以通过一些高清图片或视频资料来加强理解,形成深刻印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我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能说明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
2.学会判读、分析等温线图,能够初步学会分析我国冬、夏两季气温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中国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分析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能够试着找出1月份0℃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重点: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难点:理解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征,学会分析、判读等温线图。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冬季研学旅行活动
1. “研学路线,随机选”活动——线路一:沙滩椰林(金元宝);线路二:东北雪乡
2. 出行准备
“冬令营 ”出行攻略策划:
(师)提问:当同学们从长沙出发时所选择的衣服是什么呢?行李箱中会带走什么衣服呢?
(生)回答:(略)
阅读课本P32的图2-22及文本内容,完成第1-3小题
1、请描画出1月0℃等温线,看看它大致与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相符合?
秦岭-淮河一线
2、找出中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
漠河
补充: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
3. 计算出1月份南北温差大小,并说出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特征。
相差40℃以上
结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小组探究1: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①北方太阳辐射更弱; ②北方离冬季风的发源地近
白昼时间更短。
③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下
阅读课本P33图2-23,完成第1-3小题
1、计算7月中国南北温差约是多少?
相差10℃左右
2、说出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特征。
结论:全国夏季普遍高温。
想一想:找出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并解释原因。
青藏高原: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强调:全国夏季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补充: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人称“火洲”,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
小组探究2:为什么中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
原因:北方太阳辐射更弱;
南方白昼时间更短。
教学过程实施:
通过以研学旅行为背景创设情景,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制定旅行攻略,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采用分组抽取研学路线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让学生参与独立读图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设置小组活动,能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结尾的小游戏与导入的情景起到了很好的呼应。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在抽取研学路线的环节,一些动画和超链接的合理设置,使得学生置身情景更有参与感;在读图识图过程中,请学生上讲台描画0℃等温线比老师直接展示效果要好;对于冬夏季气温特点概括,此处合理的采用了蒙层。本来想利用投屏来展示学生读图情况的,但是因为故障未能使用上,这一点对于课堂稍显遗憾。
教学创新:
通过以研学旅行为背景创设情景,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制定旅行攻略,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采用分组抽取研学路线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让学生参与独立读图提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设置小组活动,能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结尾的小游戏与导入的情景起到了很好的呼应。
设置男女生大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展开,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体现了教师引导而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更容易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并能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更有方向感,目的性更明确。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