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上传团队封面
*请务必选择正确的学校,证书上将以主备人的学校名称为准
*如果没有找到您的学校,请联系客服:0731- 85486866/85486867
*本次大赛可跨校组队,所在学校为非必选项
点击上传封面
每个章节最多提供给支团队选择,如您在创建教案后长时间未编辑,管理员可能会取消您的选课,届时您需要重新选择章节备课。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都为同校老师,请尽快为团队补充所在学校信息,以免错失后期最佳组织奖的评选机会。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学校,则无需补充所在学校信息。
不止于备课
切换分站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宋、耕”等四个生字,会写“耕”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图片解释“因释其耒而守株”这句话的意思,读懂课文;
3.说出农夫北宋国人笑话的原因,了解寓言的道理;
4.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寓言的魅力,产生愿意读寓言故事的愿望。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图片解释“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的意思,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说出农夫北宋国人笑话的原因,了解寓言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要开始学习第二单元的课文了。通过第二单元的“导语”,我们知道本单元要学习寓言故事。
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借助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深刻道理的文章。本单元要求我们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学过许多寓言故事了,也知道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比如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等。
2.我们今天也要再学习一篇新的寓言《守株待兔》,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6页,看看这次的寓言和以往我们学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我相信你很快发现了,这篇文章非常短,只有39个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司马光》就是一篇十分短小且精炼的文章。像这样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文章被称为“文言文”。《守株待兔》是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
二、初步感知,读准字词
(一)整体感知
1.出示《守株待兔》视频
在我们正式开始学习这篇文言文之前,我们先用三分钟的时间,看一个小小的动画,帮你回忆小时候读过的《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
2.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结合注音,初读课文
请你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停顿半分钟,给学生自读的机会。)
2.师领读,生跟读,提示学生注意字音
刚才同学们应该都已经试着读了读课文,现在,请你跟老师一起读,老师读一句,你跟着读一句。(读完后强调“耒”的读音及含义,顺便学习生字“耕”。)
“耒”,借助课后注释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知道,是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家具,用较为老成坚韧的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
3.学写生字
“耕”,它左边的偏旁就是“耒”,作为偏旁的“耒”最后一笔捺变成了点。“耕”是一个“左窄右宽”的字,在书写时注意,要把“耒”写窄一些,右边“井”的竖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撇向“耒”的点,最后一笔悬针竖起笔高、收笔低。请你试着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耕”。
4.再读课文
通过书写“耕”,你对“耒”这个字一定又一次加深了印象。老师相信你一定记住了它,不会再念错了。那么现在,请你按照老师标出的停顿,再读一读《守株待兔》这篇文章吧!
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谈话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文我们已经读了三遍了,同学们也许已经大概了解这篇文言文说了什么,可是也一定有个别字句不了解它的含义。我们学习古人文章时,不论是古诗还是文言文,一定旁边标有注释帮我们学习。怎样看注释,我在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注释③[走]:跑。“走”的古义和今义相差比较大。
2.借助注释、图片,了解句子意思
在看注释时,我们发现第三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话竟然后四个注释。那我们一起先着重看看这句话吧!
“因”指:于是;“耒”指:农具;“株”指:树桩;“冀”指:希望。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于是释其农具而守树桩,希望复得兔。
同学们一定觉得这样也不好理解。那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本中的插图吧!图片中有一个农夫坐在地上,微笑着看着一个树桩,耕地用的农具放在一边,你猜他在想什么呢?他一定是在想:我就坐在树桩旁边守着,一会儿再有兔子撞在树桩上,我就又有美餐吃了!
通过图片和注释相结合,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于是这个农夫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请你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回归原文,理解文意
同学们,借助图片、注释可以很好地帮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这篇文言文寓言的意思就是: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他没能再得到兔子,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4.想一想:农夫为什么会成为大家的笑料?
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只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而农夫却希望偶然的事情天天发生,所以才会被别人笑话。
他这种寄希望于侥幸,想不劳而获的思想愚蠢可笑。同时,他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成获取成功的经验,不知变通,因循守旧,这种行为也是愚蠢可笑的。
例如有一次没有认真复习居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之后就想着不用好好学习也能考好成绩,这样的行为当然是可笑的。
四、概括主旨,总结提升
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就是《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这堂课的最后,老师给你们补充了9个成语,它们都是寓言,希望你课下读一读。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你学会了吗?
守株待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 -则寓言故事。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 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3、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
配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