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团队

上传团队封面

*封面尺寸410px*310px,大小1M以内,格式为:jpg、jpeg、gif、bmp、png、webp
  • * 团队名称:
  • * 所在区域:
  • * 学段学科:
  • * 团队类型:
    本校团队
    跨校团队
  • * 所在学校:

    *请务必选择正确的学校,证书上将以主备人的学校名称为准

    *如果没有找到您的学校,请联系客服:0731- 85486866/85486867

    *本次大赛可跨校组队,所在学校为非必选项

  • 收件地址:
  • 团队介绍:
    还可以输入500

报名

选择课程

点击上传封面

尺寸410px*310px,图片大小1M以内,格式限制jpg、jpeg、gif、bmp、png、webp
  • 学段:
  • 科目:
  • 版别:
  • 年级:
  • 阶段:
章节目录:
选择冷门课程,更容易出彩哦!

每个章节最多提供给支团队选择,如您在创建教案后长时间未编辑,管理员可能会取消您的选课,届时您需要重新选择章节备课。

评委确认

系统提示:您的团队还未选择所在学校

亲爱的老师: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都为同校老师,请尽快为团队补充所在学校信息,以免错失后期最佳组织奖的评选机会。

如果您的团队成员是来自不同学校,则无需补充所在学校信息。

磨课详情_贝壳网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切换分站

当前位置:

能力点考核提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观潮》

  • 活动介绍:

    《观潮》

    一、教学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

    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一潮来时一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第1

    自然段用“天下奇观”总起,指出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第3-4自然

    段写潮来时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第5自然段写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此外,文中“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

    右"两处显示了时间的变化。

    二、整体设计思路

    结合“资料袋”介绍一些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让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受钱塘江大

    潮的“奇”,围绕“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理清课文大致

    层次。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和语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潮的

    奇特、壮观。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盐、据”等18个字,会写“奇观、据说”等17个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五、教学策略

    教法:情景教学法、阅读法、师生互动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有感情朗读法、课前预习

    六、教学过程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

    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动

    画功能)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

    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

    化的熏陶。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思维导图 遮罩功能)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出示词语,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的读音。(蒙层功能)

    区分生字的前鼻后鼻音。(课堂活动趣味分类)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ɡ),避免读成(pēnɡ),“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课堂活动

    选词填空)

    (2)书写“贯、震、霎” 三个生字(希沃板中板+汉字功能)   

    3.理解词义。

    理解“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等词语。(触发动画、超链接功能)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去开展教师指导,能及时发现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有重点地进行指导,能

    更有效地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超链接、动画)

    2.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划分课文段落,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动画功能、课堂活动选词填

    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可以使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掌握课文的

    整体脉络。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

    学习第2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动画、思维导图)

    2.深入学习课文3、4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

    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动画功能,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插入)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

    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

    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轰隆隆”这个响声,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指导读好这句话。

    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

    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

    潮来时,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4)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并相机指导朗读。

    (5)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视频插入)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6)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思维导图)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1. 指导背诵。(层级关系:移除上层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

    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五)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

    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超链接)

    1.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

    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介绍。

    5.布置作业: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将钱塘江大潮这一

    奇观介绍给你的家人。

    【设计意图】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

    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

    了能力上的提高。

    板书展示:

  • 备课内容: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学期
    1 观潮
终案 共1课时 2022-09-03
18:19
过程摘要:

一、吟诗导入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

配套资源:

暂无配套资源

研讨记录
团队成员参与统计(研讨发言统计)
字数
次数
磨课过程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

    已有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