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祁阳县小学语文网络名师工作室

小学
语文
引领 互助 合作 分享
  • 主页
  • 主题资讯
  • 工作室课例
  • 互动留言
  • 工作室公告
  • 工作室资源
  • 工作室介绍

修改主题背景

重新上传

建议上传:1200px* 220px的jpg、gif、jpeg、bmp、png、webp文件

当前位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分类:教学设计
发布:唐燕琼
日期:2020-08-03 09:34
阅读量:165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唐燕琼

教学内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教学分析

《卜算子.送鲍洁然之浙东》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综合阅读中的第首词,是首送别词,其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的诗词中别具一格。全词以活泼的笔调、别致的比喻、风趣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回家乡时的心绪。词的上阕写友人归去的家乡山水秀丽,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起首两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运用两个奇特的比喻,一反以山水形容女子的常态,翻新用女子容颜来形容山水,运用移情手法,把写景语变成抒情语,化无情为有情,把山水变成了有情物,似乎山水都为友人离去而动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送别好友的惜别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有感情地朗读,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词文,大体把握词意。

2. 想象诗词描写的情境,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

读通词文,初步感知;再读词文,理解大意;精读赏析,品悟词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2、读出该词所表达的情感、送别诗的表达特点以及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词义、作者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

师: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时光如流水般飞逝,我们也即将面临着分离,面对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你有没有想到什么歌曲来表达我们这种即将离别的心情呢?(北京东路的日子、青春纪念册)

师:一首《送别》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美好和离别时的珍惜之情

师:那古人在送别时又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在送别朋友时的感受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王观写的一首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师:王观(公元1035年—1100年)宋代词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如皋)人。宋仁宗时中进士,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其词构思新颖,用语佻巧,不落俗套。

3、齐读课题   读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吗?

解题:“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 、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3、理解课题。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生反馈。师相机解释: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别好友鲍浩然去浙东,题目点明了要描写的主要事件。

三、初读词,正确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字正腔圆)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

四、再读词,对照注释自学理解大意

1、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句子?并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自由交流。

五、精读,品悟词情。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2、指导朗读。面对如此美景,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的感受吧!

生读,生评价

3、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有谁可以回答老师呢?

“欲问行人去边?眉眼盈盈处”(“欲”是什么意思?要、想要)

2、 在上阕我们的词人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比喻、设问)

在上阕我们的词人用了比喻、设问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人情味,也暗示了好友归乡和家人团聚。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板书   

 5、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朗读,了解词中的大意,描绘的景象,作者表达的情感。)

 品读“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师: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难过、不舍

2、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若果有,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呢?

生反馈。送

3、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答。

4、师: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

有感情的朗读(才始送春归,又送春归去)

5、师: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想象下,鲍浩然回到家里会是怎样一个情景?

生想象交流。

6、师,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

7、师: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啊。于是作者说——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生接读。(其中的若到是什么意思呢?如果)

8、为什么要和春住啊?(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生汇报交流。

师: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啊?下阕词人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是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的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表达了词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9、让我们带着理解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感情朗读。

师:“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你们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是对朋友的劝慰。(带横线的词,均有学生补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对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是对别离的伤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向潇洒的李白,高站在黄鹤楼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他还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离去。…人生自古伤离别。

师:以上几首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借景抒情)和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有何不同?(一喜一悲)

生汇报。

三、全文总结,拓展延伸。

师总结:指着黑板说: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送别诗词最重要的写作手法。 自古送别诗词都充满着离别之苦,而送人送的如此欢欢喜喜的,我想恐怕只有王观了吧。

师:同学们带着感情自由朗读,试着背诵下来。

虽然团聚是短暂的,离别就在眼前。你们虽然志存高远,各奔东西,但我相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们无论走得多远,你们的心、师生的情,永远在一起。让我们互赠美好的祝愿,那就是“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祝同学们永远生活在春天里!

板书设计: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