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教学法---小说阅读(人物)
- 舟自横
- 教学感想
- 2023-12-18 10:53:03
文体教学法———小说阅读
蓝山县民族中学 周应琦
文体教学法运用程序意在“文体不同,教法有别;踩点阅读,重抓特色”,既可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又可考场应试运动自如。
阅读理解中叮嘱学生首先认真读一遍文章,然后认真读一篇要回答的问题,有什么要求,需要熟识哪些内容,分步骤解答。回答问题尽量以原文为基础(如果是课堂提问先告知课文中页、段、行,然后读出原句或关键词,再根据题目要求简明回答问题),抓住文体要点与文章表达侧重方面,如人、事、物、景、情、理等记叙类别,在框架蓝本上创新拓展,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效果。
记叙文阅读理解先明确具体写作范畴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明理,然后理清不同类别知识点侧重不同,考点与题型也有区别。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一般以写人的经历与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为主要内容,表达亲情、友情、感恩、挫折、励志爱国等主题。近年来小小说阅读理解考场比较看重,其考点与题型大致如此。
首先明白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的关键要素有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技巧、语言六个板块。其次分析其题型角度、内容、深度、类别等。最后知道怎样来回答才是直观、简明、到点到位。
一、人物
1、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基础题型:
①读完文章后,你认为(人名)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 你认为(人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解题技巧:
①寻找小说中要回答人物表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句子,这些词句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寻找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 搜集文中有关人物的行为事件,从中提炼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④ 关注作者或文中其他人物对所要回答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格式:
① 从文中可以看出(人名)是一个(性格特征)的人。
② 人物性格特点+具体事件+效果
典型示例:
读了鲁迅的《故乡》后,你认为杨二嫂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20年后的杨二嫂是一个自私、尖刻、伶牙俐齿、泼辣放任。只要于自己有利,什么都满不在乎的人。鲁迅用“辛苦恣睢”四个字概括了杨二嫂性格的基本特点。
典型示例:
鲁迅的《故乡》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杨二嫂,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外貌:“瘦”,高颧骨,薄嘴唇,张着两脚,“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语言: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讨东西、逢迎、造谣,冷笑说
动作:两手搭在髀间、将“我”母亲的手套“塞”在裤腰里带走了
作者从外貌描写表现她家庭生活的贫困,语言描写体现其泼悍、放肆、自私,动作描写表现其泼悍、刻薄、自私、卑劣、贪小便宜的小市民习气。生动地塑造了杨二嫂既可怜又可恨。
典型示例:
刘绍棠在《蒲柳人家》一文中是如何表现一丈青大娘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①一丈青大娘身材高大,身强体健;性格泼辣、大胆。从文中“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漫画式外貌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看出人物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②一丈青大娘性格刚正,嫉恶如仇,泼辣勇猛。从“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看出,动作描写“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与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栽倒”“捯气”“呻吟”,夸张地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③一丈青大娘嫉恶如仇,泼辣勇猛。从“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可以看出,作者采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正面采用动作描写,“折”“挥舞”“扫”几个动词,带有艺术性的夸张;侧面用纤夫的结局作烘托,比喻形象生动。
④一丈青大娘口苦心甜、溺爱孙儿。从“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何满子在奶奶的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这些侧面评价句子看出,以及运用对比、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凸显人物对晚辈关爱的性格。
2、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础题型:
① 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来看,(人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 你认为(人名)在文中的角色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③ 文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解题技巧:
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三类:主人公、次要人物、线索人物。这三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现实生活、突出文章中心、深化主题思想。
(2)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出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生成一波三折的效果。
(3)线索人物是特殊的次要人物,有对比、衬托、烘托、线索、揭示主题的作用。
答题格式:
我认为(人名)是(角色)人物+理由(从结构与内容上分析)
典型示例:
读了鲁迅的《故乡》后,你认为作者“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我”是文中的线索人物。文中通过"我"的视线,串联描述了"我"回到相隔二十余年的故乡,见证了故乡中的人与事的变化,通过"我"的所感所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失望。
典型示例:
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杜小康人物表现对主题有什么帮助?
参考答案:
杜小康从油麻地典型的“富二代”到逆境成长为有担当精神的男子汉。让读者看到了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苦难悄悄改变人的思想性格。他切合地表现小说主题:人生跌落又何妨?摆正心态不畏难,感受挫折要坚强!
文如烟海,书山有路。老师指导只是抛砖引玉,不可能面面俱到。且语文学习最重要在于博学多识、厚积薄发,所以务必要求学生注重积累,腹存诗书,巧妇有米何愁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