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切换分站

能力点考核提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17长城

时间:2019-05-09 11:18:46 

17长城  教案

田秋琼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来美美地欣赏一下。

师:请个同学说说感受。

生:长城很有气势。

生:长城让我骄傲。能吸引那么多游客。

师: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长城,游长城。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7课,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发出感叹的句子。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老师发现你不但找的正确,读地也很好。掌声送给他。

师:气魄雄伟是什么意思?

生:壮观

生:有气势

师:奇迹是什么意思?

生:意想不到

生:不平凡的事情

师:作者在游览长城后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读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生:长城长,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你又是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长城很长?

生: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里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知道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句子的意思,掌声送给他。

师:作者又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长城的长呢?

生:比喻,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长城的长。

师:这里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在修辞手法中叫比喻,在说明文中,这样的方法叫做打比方。

还有什么方法说明长城的长?

生: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长城的远景图,随着山脉的样子,长城时而弯曲,时而延伸,起起伏伏,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蜿蜒盘旋

师:蜿蜒盘旋什么意思呀

生:曲折,延伸的样子。

师:长城像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多美呀,多有气势呀,让我们读出长城的美,长城的气势。

生读

师:目睹这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以手指示学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它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请同学们读第2、3自然段,到文中找一找

师:出示问题   1、你读到了长城的什么?作者的联想是什么?你从那些词、句读到的,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词句。  2、长城的城墙构造有哪些?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在书中标一标。

生自由读   完成任务  完后小组交流   小组展示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读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边读边画)

师:你读到了长城的什么?

生:高大坚固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长城高大坚固的?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师:巨大的条石和城砖,这是修筑长城的材料,长城从修建到现在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同学们,历经两三千年的风风雨雨,长城还依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你说这体现它什么特点?

生:坚固。

师:文中除了描写长城高大坚固外,还写了它什么特点?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

师:你体会长城的什么特点?

生:平整,宽

师: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城墙外延有两米多高的垛子。。。。。。

师:这是描写长城的什么?

生:构造

师:你能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在这幅图中把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标出来吗?

(生上台)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看来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那你还能说说这些构造有什么作用吗?

生:成排的垛子(抵御外来的侵略,当年秦始皇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把长城连在一起的)  瞭望口(用来瞭望,观察敌情的)  射口(因为古代大部分是射弓箭的,所以这个就是用来射击的)  方形的城台(古代不会像我们现代这样这么发达,有手机,他们都是通过烽火来传递消息,比如说只要有敌人来了他们就点燃烽火,其他城台上的人就可以看到,有时,这个城台士兵还可以在里面休息)

师:真棒,掌声送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这样的设计怎么样?

生:巧妙

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古代的劳动人民很聪明。

师:就让我们带着那份自豪来读读这段话吧。

生读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这样巧妙地设计,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教师指示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师:作者的联想是什么?其他同学,仔细倾听。

生:想起古代劳动人民

师:展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句话的?

生:我从站、踏、扶体会到作者登上长城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师:答的真好,还会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

师:你们还体会到了长城什么?相关的句子

生:单这数不清的条石 。。。。。。

师: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师: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生: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师:两三千斤重,同学们,这相当于一辆大卡车的重量呀。一个人能抬起来吗?

生:不能

师:这样千斤重的条石只需要一两块吗?

生:数不清

师:读到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修建长城需要很多的人,工程量很大,而且很艰难。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

师:那你能读出他的艰难吗?

生读

师:还有哪个地方让你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很艰难?

生: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

师:还没有?你说

生:推土机。。。。

师: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当时条件很艰苦,劳动人民没有像我们现在的人那么多得工具来搬石头。

师:谁能读出劳动人民的艰难?

生读

师:除了这些,劳动人民还会遇上什么困难?

生:陡峭的山岭

生: 恶劣的天气   生:一不小心就掉下了山岭   生:监工的毒打

师: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靠得是什么把那千斤重的条石搬上那陡峭的山岭的?

生: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师:谁能读出他的不容易?

生读

师:数不清的巨大条石,就靠着——

师: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

师:让我们再一次的读出它的不易。

生读

(你们的朗读,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

师:此时此刻,站在高大坚固的城墙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一群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在那迈着艰难的步子。。。

生:一位监工,在那里不断地抽打正在抬着条石的劳动人民。。。

生:一位劳动人民由于没有站稳,摔倒了悬崖下。。。。

师:是的,修筑长城是多么不易,但是它还是以他的傲然的身姿挺立在的大地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两个人完成,而是(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那数不清的巨大条石,能够被抬上这崇山峻岭之上,因此我们要说(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师:让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多少。。。。)

师: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这样气魄。。。。。)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世界: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师:此时,你想对长城说。。。。。

生:长城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师:是呀,长城是我们中华人民的骄傲,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虽然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如果你还想对长城有更多的了解,你可以课后搜集长城相关的更多资料,你们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奇迹。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