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切换分站

当前位置:

能力点考核提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一项课题,竟有千种魅力!

时间:2019-12-03 10:26:06 

      这是一项武冈教育“前无古人”的科研课题。

      课题名为《教师魅力形成的方法、途径研究》,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自2013年武冈市教育局申报并获立项至今,6年间,以该课题为总揽,分支出77项子课题。它们分布在70余所学校间,吸纳了3000余名教师为课题组成员,最终辐射引领全市100余所学校、6000余名教师。

      子课题数量之多、参与成员之众,均创下武冈乃至邵阳之最。

      这6年,“提升自身素养,做有魅力的教师”,逐渐成为全市所有教师共同的职业追求——把学生冷暖装在心里是魅力,不厌其烦地磨课是魅力,为学生画一幅国画是魅力,课堂上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是魅力……

      6000名教师,各有特色;虽殊途,而同归。

      同一课题,绽放千种魅力。


植入:6000人的共同追求

      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回答此问之前,让我们先回到6年前。

      2013年的武冈,教育局仍然保持着以往惯例,每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一次年度调研。

      情况不容乐观。

      课题组组长、分管业务的市教育局副局长林炜清楚记得,违规补课、家教家养、拜金思想流行、沉溺牌桌等现象,在教师队伍中时有所见。他至今还能忆起几个片段——

      调研高二、高三教师的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发现拿着参考书照本宣科者,不在少数;将现场听课与课堂教案一对照,发现不备课者,不在少数;而将本应备课的时间用于打麻将的人,却在不断增加。

      下校检查,有教师因为通宵打牌,第二天上课哈欠连天;有教师烟瘾大到上课都抽烟;甚至有教师早上见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话是“昨晚手气好吗”。

人数虽不多,影响却很恶劣。

      “必须阻止不良风气的继续蔓延,重塑武冈的教育生态。”林炜说,这是当时教育局党组形成的共识。只是用什么来阻止?怎样才能引导6000名教师认识到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

      《教师魅力形成的方法、途径研究》课题,成为“阻断剂”“孵化器”和“助推器”。不过是一个省级立项课题,怎么就能担起如此“大任”?

主要原因在于,在教育局和课题组的精心规划下,该立项课题被塑造成为一株大树,树干陆续分出77个树枝,几千名教师就仿佛这枝条上长出的绿叶。主干的“魅力”经由枝干源源不断输入绿叶,各具形态的绿叶反过来又为主干增添了无穷“魅力”。

      “我们申请课题的初衷,就是希望用课题来带动全体教师重视自身素养的提升。”课题组副组长、武冈市教科所所长曹孝宏说,只有借助规模效应,将“魅力”二字植入每一位武冈教师的心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生态重塑。

      也正是基于此,课题组向中小学校发出号召,希望有更多学校在大课题的总揽之下、依据各校特色申请相关子课题。同时,打破各子课题成员人数限制,将更多的教师纳入课题组。一时间,东方红小学申报主研艺术魅力,光明小学进行书法、器乐教育探索,安乐中心小学和水浸坪中心小学“去陋习,争做魅力教师”的宣誓活动,武冈二中、武冈一中、武冈三中、武冈十中等学校也行动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课题研究,70余所学校参与,设立77项子课题,共3000余名课题组成员,辐射引领全市所有学校和6000余名教师”的格局。

       格局一旦形成,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引领老师在研究中发掘“教师魅力”、争当“魅力教师”。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共设有6个环节。”在曹孝宏的介绍中,6个环节十分简单,调查、反思、读书、交流、纠错、重塑,共计12个字。

      “然而,对个体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解剖、自揭伤口。”湾头镇泉塘中学教师林日新说,这既需要对自我有清醒认识,也很需要勇气。“我曾给调皮学生设置过特殊座位,现在想来,这一行为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在反思过往的教育行为时,林日新发起了一次自我批评。

先打碎,再重塑。

      通过调查,发现老师们存在哪些问题;借由反思,找到问题生成的原因;依靠读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优点与不足;自我纠错,对照差距进行修正;最后,完成教师形象的重塑。

      林日新的“自我批评”在《武冈魅力教师》发表之后,他收到了一条学生家长的短信。大意是孩子曾坐过特殊座位,家长对这一设置颇有微词,但在看到林日新的“自我批评”后,又很佩服。“而这,让我的自我批评,更加充满教书育人的获得感。”林日新说道。

作为武冈市教育局为课题打造的最重要交流平台,内部刊物《武冈魅力教师》每一期都会刊载大量“自我批评式”的反思文章。

      “自我批评,不完全是揭短,更重要的是制造机会,引导教师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既警醒自己,也惠及他人。”据课题组成员、刊物副主编谢友元介绍,自刊物2014年创办至今,5年间他共收到各类教育调查和反思文章4000多篇,并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在《武冈魅力教师》发表。

      “直击心灵的故事有很多。”比如,荆竹中心小学教师段林英的“让心淋雨”,便给谢友元留下了深刻印象。

      多年前,学生在校寄宿,需要交一定量的大米给学校。当时,班上有几名学生忘记带米到校,因学校领导催得急,段老师在教室里找到学生,让他们赶紧回去拿米。结果,学生离校没多久就下起了大雨。“我拿着伞去追,可一个也没追上。”想着学生会一身湿透回到家,想着家长多么地心疼,段林英心中一直惴惴不安。

      “事后,我做了深刻的反省,让愧疚的心痛快地淋一场雨。首先,自己执行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在上课时间,将路途遥远的学生赶回去,强行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权利。其次,我的行为偏离了一个教师的道德准则,不管怎样,孩子是无辜的。我没有挺身而出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不敢对领导的错误说半个不字,我为自己的懦弱感到可悲。”

      ……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对职业行为深度反思的写作中,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一职业。“他们感动我,我也感动他们”,在互动交流中,那些在单个教师身上发生过的教学行为,成为所有教师共同的财富,成为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多元魅力的重要“一元”——反思魅力。

      “它与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艺术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等,共同组合成了武冈魅力教师的基本特征。”林炜说,“魅力”是一种综合素质,需要在实践中形成,并在实践中绽放。

      对于教师来说,最佳的实践场所,是学校。

武冈市魅力教师林敏课余与学生话诗词   摄影/余欣泽



落地:77本校园修炼手册

      教育研究本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研究,并且此课题的研究对象还是“教师”。“如果不能紧密联系实际、不在校园中落地、不去关注全体教师,那么,我们的研究成果,一是很难有说服力,二是无法应用到实践中解决武冈教育的现实困难。”在收到课题项目成功立项之初,林炜就与曹孝宏商议,两人都觉得,应当号召更多学校以“申报子课题”的形式,加入课题研究。

      申报迅捷而有序地推进——

      2013年10月,武冈市教育局发文让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申报子课题;

      2013年11月, 12个子课题在邵阳市教育规划办立项;

      2013年12月, 50个子课题在武冈市教育规划办立项;

      2014年4月, 15个子课题在武冈市教育规划办立项……

      随着时间表的推进,77个“枝丫”从《教师魅力形成的方法、途径研究》这一“大树”上开枝散叶,努力生长着。77个子课题,从人格、学识、艺术、形象、语言等一个个专项“修炼”中,帮助教师形成既有共性、又独具特色的魅力。它们,就像77本“魅力修炼手册”,引导着所有教师。

       “它们各有各的研究点,但又有着共同的使命。”在曹孝宏的介绍中,这共同的使命是“让总课题在校园落地,让教师魅力在实践中生成”。毕竟魅力教师的7大特征,是高度概括的虚化表述,如何将它们变成“看得见”的行动,必须依靠一所所学校、一个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以人格魅力的形成为例。

      “其实,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你看他的眼光。你欣赏他,他就自信,对你充满爱与感恩。你训斥他,他就像霜打了一样,你就是那个残酷的打霜的人。”

      说这段话的是武冈市实验小学的老师曹斯晴,他研究申报的子课题是《教育魅力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研究》。学生时代的他也曾是 “差生”,因为爱好画画,从画画上意外找到自信后,他的学习也被带动,最终光荣“脱帽”。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成长经历中提炼出的八个字,是曹斯晴对待每一位学生的态度:让喜欢历史的孩子在班会上讲历史故事,让数学王子在课堂上讲数学题,将学生的画作制成展板让大家欣赏……渐渐地,孩子们的自信像灯泡一样亮堂,也照亮了整个学习与成长的过程。

      曹斯晴成了学生最爱“粘”着的老师;他主持研究的子课题则荣获了邵阳市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比二等奖;而那句“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更是被制成横幅,挂在武冈九中的校门口,传递着武冈教育的温度。

       不过,要想教育的温度代代传承,教育人的魅力永葆,还需要为教师开辟成长通道。曹孝宏说,“子课题,便是通道。”每一个子课题背后,是“一群人在战斗”,是一群人成长的有效途径。6000名教师,乘坐的“成长高铁”或许不一样,但目的地只有一个,即成为“魅力教师”。

      而在这些“成长高铁”中,一趟名为“名师周”的“高铁”极为亮眼,因为它快而高效,更因为它是教师学识魅力、教学艺术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等的综合展示舞台。

      “名师周”原本是展辉学校子课题《教师魅力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的行动策略。它源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一每个学校都会面临的难题。

      “开会教育、制度约束,这些老办法治标不治本,好了一段时间又‘痼疾’重犯。”校长助理周建芳回忆道,“教育要除草,更要播种。倦怠的草难除,不如播希望的种!”

      2016年秋季刚开学,展辉校园里出现了许多展板,上面有老师的照片,还有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成绩。哇,“名师周”活动正式“上线”了!大家充满期待:同一位名师用一周五天的时间,呈现一堂主题报告、三堂不同形态的课,再与大家进行一次深入的课堂研讨,这对名师是考验,对其他老师,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同事们热切期待的同时,初中部数学组组长刘剑却寝食难安。

      作为第一批被“点将”的名师,刘剑虽然对课堂自信满满,但主题报告却让他愁眉紧锁。200多名听众,有学生、有同行、还有家长,从没做过大型讲座的他,心里无比忐忑。为了“搞好讲座,莫扮式样(方言,丢脸的意思)”,刘剑日思夜想,甚至在床头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半夜灵感突现时,就翻身起床,记录在案。

      “一个月,我整整瘦了6斤!”

      但回报是巨大的:他的讲座非常成功,并从此将他推上“讲坛”。今年3月,在全市教学常规管理现场推进大会上,面对800多人演讲,刘剑挥洒自如,并收获“男神”称号。

      小学部的语文教研组长李叶,则是主动请缨,成为小学部第一期名师。为了呈现最自然、真实的课堂,她没有找学生试教,而是对着镜子自己练。“我不怕暴露缺点。我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缺陷,才能改正、提高。”

      “名师周”活动给老师们带来“理念与方法的双重洗礼”。新教师罗洋洋说,活动让他对教师魅力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教师陈杰伟参加了英语名师杨瑶的“名师周”活动,虽然所教学科不同,但“她课堂导入的方法让我深受启发”。

      几轮走下来,名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出来了,但青年教师却缺乏展示平台。怎么办?“名师周”的青年版“教坛新秀”应势而生。它的活动设置与“名师周”一样,同样盛大的会场,同样鲜红的横幅,同样怀着兴奋与忐忑,吴生宏、潘桦、兰波等一批青年教师走上“新秀”讲台,奔向那个“更好的自己”。

今年初,市教育局专门下文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名师周”活动。只要你有两把刷子,都可以报名参加,通过审核的名师一律走红毯、戴红花、坐中央。

      “我们就是要告诉大家,名师就是明星!”曹孝宏说,仅2019年4月,就有53位“明星”在众人的钦羡中走上舞台中央。而支撑他们“走上舞台中央”的重要力量,是扎扎实实做真教研的风气。

      在办公室,武冈市英语教研员肖艳打开两个5厘米厚的资料盒,里面有5本厚厚的书和1个U盘。这是她主持的子课题《英语魅力课堂导入研究》的结题资料,包括238个英语课文的课堂导入,10堂英语视频课,以及数百个典型案例分析。

      资料的背后,是全市40余名英语骨干教师近5年的汗水与智慧。“课题结题,研究就结束”不是肖艳想要的教研。真正有效的教研,必须以课堂为试金石。

      也正是为了做“真教研”,本是3年结题的课题,武冈却前后持续了6年有余。为什么?

      “因为我们必须达到最初的目的,即子课题全面结题,教师风貌彻底转变,教学质量不断上升。”据曹孝宏介绍,截至10月底,已有50个子课题顺利结题,11个进入结题阶段,6个正在申请结题。

      “另外10个呢?”

      “因为主持人调动,没有继续主持,立项被取消。”

      当初做这个决定颇有些艰难,先不说人情世故,当下“做做文章、发发论文就结题”的现象也不少见,但课题领导小组思考再三,最终还是坚决取消了部分子课题。

      “如果用坏死的树枝来壮大一棵树的形象,那是一种虚假繁茂,教研需要的是真正的生命力。”林炜如是说。

      课题组真教研的作风和实绩,感动了前来检查的专家领导。邵阳市教科院副院长欧阳叙学看毕,竖起大拇指:“扎扎实实,不掺一点水分,这就是我们要的真教研!”

武冈市水浸坪乡中心小学"提升自身素养,争做魅力教师"宣誓活动   摄影/周孝勇


绽放:千百种个性魅力

      真教研,必有真成效。

      它体现在当教师间相遇,寒暄之语从“昨晚手气如何”变成“昨晚读了几页书”时;体现在教师自觉组团,成立读书联谊会时;体现在教师为上好一堂课,跑遍全市找素材时;体现在一位教师一年写出300多篇文章时……

      如果再将镜头进一步拉近,落在一个个独立的教师身上,绽放出的,是千百种个性魅力。

      “我手中的电脑,是进入课题组时市教科所配发的。”回忆起6年前拿到手提电脑时的场景,谢友元说,自己连开机都不会。当时,他在新东中心小学担任分管政教的副校长,并教小学高年级语文。被抽调到课题组、主要负责课题材料写作的谢友元,教师魅力的养成,便从学习电脑打字开始。

那一年,他满50岁。

      戴着眼镜的谢友元说,自己先是用一个指头敲键盘,慢慢一双手敲,再到现在盲敲,“我发现电脑输入并不难,而且很好玩。”6年过去,谢友元不仅能熟练使用电脑,还学会了用手机APP编制图文并茂的公众号文章,课堂实录、讲座心得,甚至学打字的心得,都写成文发出来,供其他老师参考。

      2017年,谢友元开始担任兼职教研员,并被派往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培训。那一届50位学员中,他年龄最大。同时,他还收获了“最勤奋”称号——14天培训期里,向培训组递交了12份心得体会,每份不少于2000字。唯一没写心得的那个晚上,是因为他严重感冒。

      已经不年轻了,这么熬,吃得消?

      “吃不吃得消我不知道,我只觉得,自己被一个个武冈教师感动着。”这种感动催促着谢友元,将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从1993年开始发表文章到2013年进入课题组,谢友元共写了五六十篇文章,而现在他一年就写下200篇文章。仅最近两年,他阅读的书目就有100来本,其中王崧舟的著作看了7本,教师魅力修炼系列丛书看了10余本。

      为指导送教下乡的老师将优质课带往乡村,他听课数量的最高纪录是22天105节。“早八点到晚九点,都在听课。”谢友元说,等到评完课,基本到了夜里11点。

      别看他头发乌黑,其实全白了。曹孝宏说,谢友元每40天染一次头发,“因为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魅力。”正是这份“注重”,让知天命的谢友元在几年间成长为武冈唯一的省级国培专家。

      “熬”出来的专家,这是谢友元绽放出的主要魅力。而对于1994年参加工作、从小学教到初中、除了音乐什么学科都教过的稠树塘中心学校副校长周卫军来说,他的魅力又将如何绽放?

      “多年乡村教师当下来,我不知不觉有了惰性。”周卫军说自己曾是个爱画国画、爱写文章的“文艺青年”,然而,调到行政岗位后,管理事务增多,他对学生管理、语文教学等便逐渐疏忽。手写教案越来越少,一个学期的语文课上下来甚至全班同学都认不全,画国画、写教育随笔的兴趣几乎全部放弃,“哪里还有什么魅力?”

      “‘三次征文’唤醒了我。”周卫军对2014年开始、全市范围内的“三次征文”印象极为深刻。

      所谓“三次征文”,其实是《教师魅力形成的方法、途径研究》总课题组为课题研究推出的系列调查。“一是调查老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对好老师和差老师的判断标准。”据曹孝宏介绍,调查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开展一次征文评比活动。

      每一次征文,主题都有变化。

      第一次征文的主题是“摸基底,重检讨问题”,目的和宗旨是“摸清底细,查教师素质基础,查教师魅力基础,查教师思想认识基础”,侧重反映教师素质中的问题、缺点与困惑。第二次征文主题是“看发展,重过程,注重方法与行动”,目的和宗旨是“查教师素质发展进步情况,查课题开展实施情况”,侧重展现“课题在行动,教师在发展”。第三次征文的主题是“显成果,重结果与成绩”,目的和宗旨是“检验课题效果,展示教师发展成果”,侧重反映课题实践所产生的积极成效。

      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三次征文”,记录的是参与教师的反思过程。“当前教育现状、教育宏观政策、自我教育行为等,成为我思考的重点。”周卫军重新捡拾起写作的笔,小消息、小评论、小反思……几年间,他几乎每天都写一篇小文。其中,见诸报端的教育随笔、教育新闻、教育评论有250余篇。

      “跟林老师比,不算多。”周卫军提到的林老师,名叫林日新,是泉塘中学教师。2013年12月4日,在武冈魅力教师课题开题论证会上,林日新在大会上所作《作魅力教师,请从读书开始》的发言,让周卫军感慨万千——年过半百的林老师,当时一年发表的文章就有100多篇。

      如果说“三次征文”是一次契机,让周卫军再度开始写作,那么,林日新便是教他怎么写的人。不仅仅周卫军,刘传斌、曾维方、黄启龙……在林日新的带动下,最近几年,武冈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批时评专栏作者。林日新本人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在各类媒体上发稿300篇左右,2017年出版专著《教育笔谈》,2018年出版自传体小说《青石湾》。

      这是一群“写”出自我魅力的教师。还有一群“教”出自我魅力的教师。

      比如武冈十中的语文老师林敏。

      曾经苦逼学生、苦写教案、苦追分数的林老师,在带完一届学生后,“除了收获一堆冰冷分数,啥都没有留下。”一直尝试着课改的林敏,在进入学校的《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道德形成的影响研究》子课题组后,感到自身最受益的是“反思”,她现在每堂课后都会写教学反思,“四五十个字,一两百个字都行”,附在教案后面;课间10分钟转班路上,她会思考:导入是否合理?课堂效果达到了吗?还有哪些可以改进?

      40出头的她,还向身边的青年教师推荐了两条成长高速公路——教学比武和培训。就说教学比武吧,“人在磨课的同时,课也在磨人。”林敏讲述了一次磨课经历:半个月时间,准备20个PPT、20个教学设计、20个课堂反思;结束后,收获的是省级大奖,以及瘦了10斤后更加苗条的身材。

      现在的林敏,是邵阳市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在她的带动下,邓桂莲、刘小琼、杨清华、李秋田等一批40岁以下的老师,在快速成长着。武冈十中这所薄弱学校,因为有了这些在课堂上不断绽放魅力的老师,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仅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为例,从前多在50%左右,今年的数据是82%。

      在全市层面看,最近5年,先后有张华、林敏、王青华、林青平、肖军梅、刘胜武、张杰辉、刘霞、汤亚娜、李洪田、彭晶晶、杨明明等30余名教师在邵阳市级教学比武中荣获特等奖;武冈二中教师张华2016年获全国化学学科说课比赛特等奖;思源学校教师刘想艳成长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同时,武冈市国培送教下乡项目更是连续两年获湖南省综合考评第一名。

      2017年,武冈评选出106名“魅力教师”。“名额有限,但我相信,在106人的引领带动下,全市6000余名教师都将逐渐形成各自的魅力。”武冈市教育局局长邓联军说,他们会成为“心中有梦,手中有书,身上有情,生活有色”的教育人。


来源:《湖南教育》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