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永州市映山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小学
语文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
  • 主页
  • 教学教研
  • 教学课例
  • 教研活动
  • 教师研修
  • 互动留言
  • 工作室介绍
  • 更多
    工作室公告

修改主题背景

重新上传

建议上传:1200px* 220px的jpg、gif、jpeg、bmp、png、webp文件

当前位置: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刘苏
永州市映山小学
小学
语文
四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893
  • 15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工具

    板书所需要的图片:王戎、诸小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推理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推理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情境设置法。


    教学过程

    1.展示历史故事图片,学生试着说话。

    骆宾王七岁,会作诗。曹冲七岁,能________。司马光七岁,________。

    2.我们今天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故事发生的时候,他也是七岁。他的名字叫做——王戎。

    3.出示“戎”字的演变。

    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走进七岁的王戎,看看他跟他的小伙伴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课题

    1.齐读课题。

    2.老师简介《世说新语》。

    (二)古文

    1.出示初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不明白的地方的请划出来,结合文中注释与同桌交流交流。

    ③把生字做好记号,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了解。

    3.出示生字学习生字词

    王戎   诸儿  竞走  

    4.生字读准了,谁来读读这则故事?注意纠音。全班齐读。

    5.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读懂了这则文言文的意思了吗?出示课文的前两句,学生读。

    PPT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②讲解“尝”

    这个字跟今天我们的所表示的尝一尝可不一样,谁知道在这则古文中,“尝”是什么意思吗?(曾经)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讲解“诸”

    ④图文理解“多子折枝”

    诸位同学,见过成熟的李子吗?(PPT出示李子成熟的图片)看到了什么?“千个万个”李子都把枝条压弯了,这就是——多子折枝。

    ⑤链接旧知——“走”

    小伙伴们看着满枝沉甸甸的李子,心痒痒,嘴也馋,于是诸儿——“竞走取之”?

    “走”是什么意思?我们三年级学了一篇文言文《守株待兔》还记得吗?“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里“走”是?(跑的意思)

    ⑥补白

    让我们来当小小导演,诸小儿边争着跑,边说着什么呢?经过补白,这简短的一句话,就充满了画面感。

    ⑦品悟一静一动

    跑啊,跳啊,闹啊,真热闹,真开心啊!可是瞧瞧你们的身后——唯戎不动。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谁来读好它?

    3.PPT出示: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①人问之?这个“之”指的是什么呢?这个好奇的小朋友问了什么呢?

    学生发言。

    ②学习三处“之”

    PPT出示:

    第一处: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第二处:人问之。

    第三次:取之,信然。

    小结: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之”,之乎者也都是古文中常用的词。

    ③最后果然如王戎所言,文中说:取之,信然。

    ④夸一夸王戎

    小结:难怪注释1中提到——板书:自幼聪慧。

    ⑤趣味读古文

    ⑥背诵古文。


    1.我会讲故事

    故事想要讲生动,就需要我们补白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带上这些秘诀,开始你的讲故事吧!小组讨论。

    请同学讲故事。

    2.我是小演员,准备头饰,学生上台演故事。


    《世说新语》中王戎不取道旁李这样有趣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一起读一读。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3.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结合注释

                                                                                                                                        借助旧知

                                                                      王戎                         诸小儿                         补白    (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不动                           竞走               

                   

                                                                                聪慧        

                                                                             

                                                           观察                 思考               推理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