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点:
- 时 分 秒 当前视频时间点
- 问题:
-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 选项一
- 正确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 错误跳转时间:
- 时 分 秒 同锚点时间
不止于备课
引领 互助 合作 分享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大多数淳朴、活泼、积极向上。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
课件、视频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学会吟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吟诵教学法。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介绍庐山。
3、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说说诗题的意思。
4、介绍作者。
二、朗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介绍写作背景。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
4、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5、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跟视频一起读)
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3、默写全诗。
4、吟诵古诗。(跟视频吟诵。)
四、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
写景 侧看——成峰 变幻莫测
远近高低——不同
题西
林壁 不识——真面目
明理 寄意深远
只缘——此山中
赞美庐山奇景
设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