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祁阳县小学语文网络名师工作室

小学
语文
引领 互助 合作 分享
  • 主页
  • 主题资讯
  • 工作室课例
  • 互动留言
  • 工作室公告
  • 工作室资源
  • 工作室介绍

修改主题背景

重新上传

建议上传:1200px* 220px的jpg、gif、jpeg、bmp、png、webp文件

当前位置:

题西林壁

唐红丽
黄泥塘镇中心小学
小学
语文
四年级
上学期
人教部编版
  • 549
  • 0
  • 举报

    恭喜你,回答正确~

    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 ,您可以

    回退查看

    也可以

    继续播放

    • 课例教学设计
    • 听课笔记
    • 课例资源
    • 同课异构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大多数淳朴、活泼、积极向上。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


    教学工具

    课件、视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学会吟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吟诵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介绍庐山。

    3、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说说诗题的意思。

    4、介绍作者。

    二、朗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朗读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介绍写作背景。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

    4、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5、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呢?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1、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跟视频一起读)

        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3、默写全诗。

    4、吟诵古诗。(跟视频吟诵。)

    四、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

               写景      侧看——成峰         变幻莫测    

                         远近高低——不同

    题西

    林壁                 不识——真面目

              明理                             寄意深远

                         只缘——此山中

     

    赞美庐山奇景


    其他同步教学设计

      设置问题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问题:
      • 选项一

        设为正确答案

      新增选项
      正确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错误跳转时间:
      同锚点时间

      设置跳转锚点

      时间点:
      当前视频时间点
      提示:
      • 跳转一
        跳转时间:
      新增跳转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