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
- 分类:教学设计
- 发布:蒋元平
- 日期:2020-08-02 20:04
- 阅读量:34
《竹石》教学设计
祁阳县伯爵东江学校 蒋元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理解“破、磨、任、 尔、还”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过程与方法:结合朗读音频,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与态度: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不拔,不怕艰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习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还记得是谁的故事吗?
讲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画竹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二、解读诗题
1、什么是竹石?
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三、走进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四、诵读诗文
(一)读准字音
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感知体验,初读古诗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1、读准字词的读音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任尔 郑燮
2、学生再读古诗,读流利。
(二)读出节奏感
1、听录音范读。
2、出示节奏,学生自读。
3、师生齐读古诗。
(三)读通诗意
1、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石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
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2、理解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千磨万击: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坚劲:坚韧挺拔。
任:任凭 尔:你。
②诗句意思: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③引导学生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④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⑤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3、这首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四)读懂诗情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2、作者在竹子身上想寄托什么样的感情呢?
3、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五)熟读成诵。
五、拓展延伸
1、读着这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
2、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竹石》呢?
3、延伸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灾难中的表现。
六、升华主题
中华民族铮铮铁骨,在任何时刻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即使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坚强勇敢、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