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平台的工作,本平台于2022年10月31日24:00后,迁移到【校本教研云】。请前往【校本教研云】完成能力点。

免费开通校本教研云>
查询历史考核记录>

如何使用贝壳网教学资源

贺军的个人简介

郴州市拥军小学
  • TA的主页
  • TA的资源包
  • TA的文章
  • TA的荣誉
当前位置: 贝壳网 > 贺军的个人主页 > 我的文章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实效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实效

贺军
教学感想
2018-05-02 18:34:16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乎教学质量。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要紧抓数学学科特点,以发展数学技能,培养数学思想为根本目的,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有意识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在一承一转中提升。

流畅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一承一转中的处理,很多教师注重对教学内容地设计,但对教学程序之间的承转关系关注的不够。其实,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合理的分析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恰当的情境,适当的过渡语,有机的设计整合各教学环节,这样的课,就能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高效地掌握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例如在听到《神奇的编码》这一课中,上课老师通过学生回答了解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编码之后,充分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编码的图片,图片只出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编码是什么,其中最后两张图片就是火车票与身份证的图片,学生们猜完后,教师马上说道:刚才同学们看到了火车票与身份证,就让老师想到了一件事,要帮一位好朋友的一家三口买火车票,朋友只发来了三个身份证号码,可是老师不知道这三个身份证号码分别是谁的,你们能帮老师吗?在这样的一承一转中,孩子们也很自然的从前一环节进入到第二个学习环节,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二、在一问一答中提升。

记得有人说过: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大水桶,老师不停地往里面灌呀灌呀,应该把孩子当成火把,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孩子将火把点亮,让其熊熊燃烧。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是要点亮学生的思维,让孩子在思维的海洋中遨游,那么一个有问有答且问和答都非常精彩的课堂才应称得上是这样的课堂。老师只有在针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思维的火种才会被点燃,孩子去掌握数学知识能力的积极性才会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笔者认为,在师生一问一答中要注意这么三点:一是要会巧妙设问,二是要会及时追问,三是要让学生主动提问。例如还是在《神奇的编码》一课中,在巩固练习中,上课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从一组身份证号码找出指定特征的人的身份证号的练习活动,在小结中,老师先让一个孩子来指出哪个身份证号符合题中的条件,但这位学生指出的身份证号只符合人物的地域特征条件,老师并没有马上指出这是错误答案,而是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条件来判定的?”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老师追问:“同样条件的还有好几个呢,为什么不选其他的身份证号呢?”这时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进行更正,说出了另外一个既符合地域特征又符合年龄特征的身份证号,但还不是正确答案,这时老师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将机会留给了下面的同学,说道:“下面的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下面的孩子马上作出了反应,又针对性别码的特点对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质疑。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激起了孩子们去仔细观察对比,寻找规律,同时也激起了孩子们应用知识来互相争辩,来解决问题。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活跃的,也是具有实效的。

三、在一静一动中提升。

数学课堂有时是动态的,有时也应该是静态的,动,体现在小组合作,争论探讨。静,体现在思考练习,将知识消化吸收。但是在一动一静之间,课堂也是最难以组织的,经常会在这个环节上耗费太多时间,等好不容易组织过来,学生注意力下降,无法趁热打铁,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好的数学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做到动静结合,收放自如。例如在听三年级《可能性》这一课中,上课老师设计了好几个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第一个活动是动态的,老师与学生进行摸球游戏,有学生自告奋勇上台与老师竞赛,又有孩子上台担当裁判,下面的同学也被游戏过程完全吸引,在老师的预设下,结果是老师次次获胜,孩子们在疑惑中积极探索,踊跃发言,在活动中弄明白了真相。第二个活动又是动静结合的,活动名为:人人都是设计师,小组内每人按老师的要求设计如何将不同颜色的球放入布袋中,要求孩子之间独自思考,独自完成,独自进行检验,这个形式是相对安静的。小组完成后,又进行组际间的集体交流,既要倾听别的小组同学的设想,也要正确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一动一静之间,数学技能与数学思想进行碰撞,在一动一静之间,个体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样的数学课堂,也不失为一个具有实效性的课堂。


最新文章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34号     Copyright 2017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教育出版社分公司 湘ICP备150037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