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美丽是一种惊诧的美丽!”
- 徐珊珊
- 教师日记
- 2017-12-16 13:29:06
“数学的美丽是一种惊诧的美丽!”
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 徐珊珊
2017年10月21日至22日,我很荣幸到长沙育英学校参加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十届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让我有机会走进名师的课堂,聆听名师的讲座,给我自己来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有幸聆听了徐斌、黄爱华、俞正强、张齐华、贲友林、罗鸣亮、强震球几位名师的经典数学课,心中激动不已。名师们幽默风趣、激情睿智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给我们呈现了纯天然的原课,用自己的课诠释了“只有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魅力的课堂。”
一、“一眼看透一节课”----黄爱华
黄爱华老师用“一眼看透一节课”的名称诠释知道我们备课的方法----结构化思维的画图注解备课法。指导我们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知识等素材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归总,继而让繁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结果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黄爱华老师给我们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学校张主任通知小王老师,教研员要来听课,小王老师准备上人教版一年级的11-20各数的认识,可是翻开教材的时候,小王老师哭了,数学书上只有三句话,要上一节课怎么上呢?张主任就给小王老师建立这样三句话:1.教材——基本素材,内容精而少。2.教材——静态,不能开口说话。3.教师——不是教结果,而要变结果为过程。不是简单地将这些静态的结果“教”给学生,而是要将“结果”变化为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的过程。”那么怎样实现这样的变化过程呢,就需要我们认真的研读教材文本,也就是备课。黄老师告诉我们,要充分合理的阅读我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结构化思维的画图注解备课分为三步:第一步:积累素材(广泛研读,圈画重点),第二步:建立框架(精简内容,提炼主干),第三步:深度剖析(聚焦难点,预设过程);根据这样的三步就把《11-20各数的认识》这里成了这样的教学结构图:
有了这样的教学结构图,我们上课的时候条理更加清晰,能够更加准确地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去学习了。
二、“无痕教育”-------徐斌
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也就是用“以无招胜有招”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的教育活动。徐斌老师从孔子谈到老子、从古龙到金庸,从武功的“无招胜有招”谈到教育的“无声胜有声”,教育就像苏轼《春夜喜雨》中描写的“润物细无声”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正如徐斌老师在为我们展示《平均数》这节课时就以一个“套圈比赛”的游戏贯穿了全课,师生在对话中男女生开始了比赛,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新知学习的过程;通过初赛、复赛、决赛让学生在队员、队长和裁判的角色中不断切换,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整节课似乎只是和学生完成了一场比赛,却自然而然的让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无痕教育需要以身示教;教室的地面脏了,老师拿起扫帚扫起来,没有训斥,没有指责,没有命令,孩子们自动地加入到打扫的行列中,并学会主动地维持教室的清洁卫生。无痕教育需要简单含蓄;孩子拿着奖状兴冲冲地跑来,教师高兴地拍了拍他,这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幸福了好久,记住了一辈子。无痕教育需要宽容尊重;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常以正确自居,习惯于说教训斥,娴熟于灌输告诉。我们不愿意启发,以为启发浪费时间;我们不愿意激励,以为激励无所作为;我们不愿意表扬,以为孩子没有闪光之处;我们不愿意欣赏,以为孩子满身都是错误。无痕教育需要平和的氛围和情境;需要给学生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无痕教育需要教师永远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学生一同探索。无痕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寻找一种与自我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而这个过程需要每个教师不断地努力与摸索、不断地坚持。
三、“数学的美丽是一种惊诧的美丽!”----俞正强
俞正强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鸡兔同笼》的复习课,在我的印象中复习课都是整理然后练习,比较枯燥无趣的;可是俞老师的这节复习课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让我不得不感叹原来数学复习课还可以这样上。具体是怎样的,我录了一个视频,我们来看一个片段。
不知道在坐的老师们看完这个片段有什么感想?我们当时在场听课的所有老师都很惊诧。俞老师的课“朴素无华”“风趣幽默”,他总是想着要把课上得让学生忘记吵,想着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给学生;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他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把握得很好,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把握得比较到位,能够把知识嵌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中,真正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让学生学习数学变得容易。在俞老师的课堂上,有太多的幽默和随意,但在看似随意的问题里学生却能触摸到知识的本质,能近距离的感受知识,这就是能力,这就是经验的积淀,是我们青年教师要努力的方向!